东方人类起源与文明探源实验室于2024年获批成为河北省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发卡平台 的考古学和历史学专业进行建设。考古学专业是河北省内唯一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考古学学位授权点;自2016年起入选河北省“双一流学科”一层次建设序列;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获批“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团体领队资质),是河北省考古基础及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史专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顺天府学堂时期,经过百余年的积累,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学科。目前,中国史专业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16年入选河北省“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实验室建有释光测年、石器分析、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数字考古和文物保护和钱币学6个专题实验室,实验室场地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设备投资约3300余万,购置了包括便携式X荧光能谱仪、超景深显微分析系统、非接触式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双频磁化率仪、全站仪、RTK、专业摄影工作台、金相显微镜、全自动生物显微镜、微区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大空间三维数字成像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先进设备。实验室科研团队由31人组成,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9人,获得省级以上人才称号的有3人。
发展目标:致力于重点科研任务,持续推动团队在古人类活动与古文明演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广度与深度,描绘出河北境内古人类起源和古文明发展演进的脉络,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古人类与古文明研究中心,显著提升河北省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的科研能力与学科影响力。
总体定位:聚焦与河北区域历史紧密相关的东方人类起源与古文明形成演进的研究,展现河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助力地方文化建设。实验室的成立,对于推动河北考古学科的发展、提升考古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河北考古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研究方向:实验室的研究将围绕泥河湾考古与东方人类起源、科技考古与古人类活动和艺术考古与文明演进三个方向,重点对泥河湾区域及河北周边地区的遗址进行发掘、对出土遗物进行分析整理、对重点遗址或区域进行年代测定、古环境和古地貌重建等工作,探讨人类起源、演化、生存策略等科学问题;同时对河北及周边地区早期人群的生业模式、岩画、青铜器、墓葬、古建筑、古钱币等进行研究,探讨古代艺术物质遗存所蕴含的科技、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探讨中华文明起源、演进的脉络。
近三年来,以实验室为依托,共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省部级纵向项目9项,各类横向项目18项,总到帐经费约为1495万元;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4项;发表SCI文章12篇,中文核心期刊47篇,出版专著13部。







